当前位置: 主页 > 科研教学 > 眼科文章专题 >
  • 科研教学
《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辩证处方》
  • 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辩证处方
                                   太湖中医医院眼科奚继马整理 方案出自--高培质教授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三期:1-3  为早期   4-6为中晚期
    中医整体辩证思维: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症,其发病机理为燥热与阴虚,在发病5年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之进展,眼底并发症也随着增加。
    病理变化过程:本病从单纯性眼底变化逐渐发生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及软性渗出,增殖型视网膜出血增多或视网膜前出血,出血进入玻璃体则产生严重的玻璃体混浊,逐渐发生新生血管及纤维增殖或机化膜,甚者牵拉视网膜产生视网膜脱离而失明,若在3期未予以及时治疗,则易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不仅遭受失明的痛苦,同时由于眼压不易被控制,患者红痛症状较重,由于对于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要想方设法的消除视网膜新生血管,以防止其发展为上述不良后果,阻断向更重的程度转移。
    消渴主要由于烦热偏盛,阴津亏耗反致。
    治疗方案:
    1、益气养阴,活血化淤法;《糖网1号方》
            益气养阴:黄芪  太子参  炒白术  陈皮  生地黄   沙参   黄精   枸杞子 
    活血化淤:当归  丹参  鸡血滕  三七粉  
    适用:
    整体辩证当糖尿病5年燥热证减轻,阴虚证较为明显,同时发生气虚,证侯以口干 口渴,大便秘结,全身无力,脉细数,或觉细无力,想用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胖嫩伴齿痕或舌苔少,舌质红,以气限两虚或阴虚重于气虚。
    局部辩证:糖网 早期以血管瘤、出血及渗出则辩证为血淤脉络。
    所以在治疗上,以“气阴两虚”为本,“血淤脉络”为标的治疗原则。以益气养阴活血化淤法进行标本兼治的方式达到治疗效果。
    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中,晚期(增殖期)玻璃体积血,纤维膜增殖及机化膜形成,或已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的,加入软坚散结之中药,常用黑芝麻、桑叶、夏枯草或昆布。
     
    2、益气温阳、活血软坚法《糖网2号方》
    生黄芪  灸黄芪  太子参  炒白术  茯苓   附子或肉桂  淫羊藿  黄精  丹参  红花  川穹  枸杞子  女贞子  覆盆子  黑芝麻  桑叶  昆布等药组成。
    整体辩证:病变中晚期,一般都是病程长,全身无力明显,下肢浮肿,四肢寒冷,大便稀溏,尿频,夜尿增多,脉沉细无力,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嫩,舌质胖嫩伴齿痕,面色苍白,此为气虚伴阳虚。
    局部辩证:以视网膜维增生机化膜为主,出生血已较少,多为激光术后,视力损害严重,
        所以在治疗上:“益气健脾,温补肾阳”为主,辅以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为治标。




    高培质教授简介

    947.7一1950.8 中国医科大学二分校毕业,哈尔滨医科大学眼科医师 1951.2一1954.8 北京医学院第一附院眼科医师 1954.9一1959.8 天津医科大学本科医疗系毕业 1959.11一现在 广安门医院眼科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研究员 1959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及教学等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1975年中央保健局决定由唐由之教授与本人为毛泽东主席左眼施行了白内障手术,术后恢复了良好视力。本人研究的病毒1号滴眼液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一直在临床应用,收效满意,对发病率、复发率及致盲率均高的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口服中药治疗,有自己独到之处,突破了对本病从肝胆、实热证辨证施治的常规见解,提出了以气虚为本,风热为标的发病机理,采用者以治标为主辅以治本,缓者治本为主辅以治标的标本兼治原则,收到近期满意效果,并可减少或予其复发,从而减少致育率。 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治,从患者整体出发,采用益气善阴为主,佐以活血化瘀之治则,不仅眼底出血,渗出吸收较快,提高视力,而且可以明显改善全身症状及血液粘滞状态。对开角型青光眼采用健脾诊视,养血活血之治则,效果较好,此外对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肪阴塞玻璃体混浊等疑难眼病也有自己的临床经验,并收到理想的效果。 对眼病的诊治强调以整体辨证为主,眼部辨病为辅,而且重视舌诊,它有助于中医辨证,只有辨证准确,才能用药得当,全身症状改善,许多疑难眼病才会有所好转,对某些眼病必要时也要配合西医治疗,如视网膜中央静肪阻塞必要时配合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一定要在原用降糖西药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这是眼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更好。 发表论文及刊物: 参加编写 《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学 》 、《老年医学在中国 》 、《中医诊疗常规 》 、《自然科学学科 览医科分册 》 、《向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发展研讨会文集》等二十余部著作。